我国高光谱成像仪的发展状况。
我国对高光谱成像技术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,针对机载成像光谱技术的研究,国外也与之同步。AIS-1是世界上一台高光谱仪器,于1983年在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成功,它成功地进行了矿物填图、植被化学成分、水色和大气湿度等实验。同时,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与美国GER公司合作,成功研制出6波段早期细分红外光谱(FIMS),并成功地在美国进行了填图测试。在“七五”期间,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研究所完成了64波段可见、短波和7波段热红外航空高分辨率分光计的研制。MAIS、OMIS、PHI、WHI等系列航空高光谱成像设备,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化学研究所研制成功,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在国内外遥感应用中获得了大量的高光谱影像数据,极大地促进了光谱成像技术的国际发展。
中国星载高光谱成像技术与国外相比,还存在很大差距。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技术研究所研制的SZ-3中分辨率高光谱成像仪于2002年正式投入使用,成为世界上第二台可见/红外中分辨率高光谱成像仪,空间分辨率500米,光谱线数30条,获2004年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。在95-15年间,各国部署了星载高光谱成像系统,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以中国科学院上海物理技术研究所为依托,承担了星载高光谱成像技术研究项目,研制出光谱范围为400~2500nm,光谱分辨率为5~12nm的工程样机;对轨道高度500km,空间分辨率20m,幅宽20km进行了力学试验。“环境一号”于2008年9月发射,该卫星搭载傅立叶高光谱成像设备,具有115个频谱通道,100米空间分辨率,覆盖50km可见近红外波段,用于环境和灾害监测。
下一条: 高光谱成像仪是什么?